这个六一,你会为他补票吗? 宫崎骏《天空之城》开启重映

时光撰稿人 | 克洛里

继《龙猫》《千与千寻》引进后,“宫崎骏内地院线补完计划”终于等到了《天空之城》。


(资料图)

这部主题为“友爱、梦想、冒险“的动画,选择在6月1号儿童节这天上映恰如其分。

故事本就是源自宫崎骏儿时的幻想,亦将让所有观众拥有返璞归真的体验。

在宫崎骏的作品序列中,《天空之城》被提到的次数似乎相对较少。

画面不比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《千与千寻》般华丽诡谲,人物也不比《魔女宅急便》《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》来得妙趣横生。

反而,从叙事到故事背景、画面、音乐都透着一股复古质朴的味道。

正是这份质朴建构了《天空之城》那种令人怀念、熟悉、扎根于土地的恋旧感。

借由这次上映,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这部老作品的魅力,也找到自己那颗未被磨灭,未被科技异化的童心。

自人类仰望星空开始,天空便成了安放梦想与幻梦的一处圣地。

许多人都幻想着,云层之上存在着另一个世界。

18世纪,英国小说家乔纳森·斯威夫特在《格列佛游记》创造出名为“Laputa”的飞岛国。

这是座巨大的漂浮在空中的王国,城邦内黑自颠倒、是非混淆的乱象充满讽刺意味。

1986年,受到“Laputa”影响的宫崎骏,在《天空之城》中重现空中王国的幻想——拉普达。

宏伟的拉普达的重现,开始于少男少女的奇妙邂逅,充满充满少年心气,带来了一个再简单纯粹不过的冒险故事——没有人相信传说中的拉普达真的存在。

除了少年矿工巴鲁,他的父亲曾经拍下拉普达的身影,也因此成为萦绕在巴鲁脑中的执念。

他一直梦想着驾驶飞行器,找到拉普达。

这日,神秘少女希达从天而降,巴鲁轻轻接住了她。

在两个同为孤儿的孩子的脸上,似乎看不到一点愁容,未知的冒险与萌生的友情让他们兴奋不已。

希达脖子上那颗“飞行石”似乎就是她能够漂浮的秘密,她的身世也与拉普达有着隐秘的关系。

飞行石与希达引起了多方势力的争夺,军方想要获得拉普达那超越地上文明无数倍的科学技术,海盗想要掠夺拉普达的金银财宝……巴鲁和希达就此展开冒险。而最终,飞行石指引着他们拨开云雾,找到拉普达。等到众人“着陆”,才发现拉普达已经成为荒废的国度。

象征着高科技的巨型机器人业已报废,昔日繁华的城市被水淹没,人们抛弃了这个地方,只剩下一个机器人孤独地守护这片废墟。然而,《天空之城》里的废墟并非意味着毫无生机,直到人类再次闯入之间,这里都充满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浪漫。巨树盘旋、绿意盎然,神奇的动物们成为了天空之城的“新主人”,久石让谱写的曲子悠扬奏起:

通过“天空之城”,宫崎骏想要讲述的却是完全与“天空”相悖的主题——人类文明消逝之后,原始丰饶的土地力量显现出来。而这,才是更为永恒的存在。

拉普达文明为何毁灭,不复存在?希达道出了此中朴素的秘密:“根要扎在土壤里,和风一起生存,和种子一起过冬,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。”

影片开头,宫崎骏克制而迅速地讲述了拉普达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。曾经,拉普达人从风中提取能量,建设出自己的家园,文明与土地共生。很久之后,他们终于能够乘着科技的风飞上天空,建立梦想中的天空王国。而这一切,都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。深沉的色调,黑色的浓烟……寥寥几个画面,便突出了拉普达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与不近人情,让人深感不安:

而人类文明不能离开土地与自然,极致的科技发展异化了人类的心灵,拉普达走向毁灭便是必然。沉寂许久之后,当新的人类登上拉普达,带来又一轮灾难。最后保护了他们的,还是代表土地的树,慈悲而公平:拉普达毁灭的原因,也投射在拉普达人发明的巨型机器人身上。

这些机器人身上有种奇异的天真,兼具着邪恶与善良。一方面,它们可以是残酷无情的战争兵器,能力足以毁灭世界。另一方面,它们也可以只是十几年如一日呆呆地站立着,成为鸟儿与花草的守护者。但当机器人慢慢踱步,只是为了送给希达一朵花的时候。足以证明它其实并无邪恶分别,只是完全为人所用。善良的希达,会指引着机器人成为人类的好帮手;而那些被欲望与野心驱使的大人们,只会在力量中沉沦。当然,如果说巨型机器人是摆在台面上的象征,那么影片更为隐秘的设计,则是反派穆斯卡与主角巴鲁之间一体两面的联系。穆斯卡是拉普达王族的后裔,与巴鲁一样苦苦追寻着拉普达的身影。他蔑视人性,崇尚科技,并有着著名反派名言“看啊,人就像垃圾一样!”,直到现在,还有作品在玩梗致敬:

追寻拉普达是巴鲁的精神支柱,亦是不断鞭策着人类进步的梦想,那么太沉迷其中,就会变为走向极端的穆斯卡——忽略真实的生活,失去崇尚“真善美”的心灵,离开生养我们的土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宫崎骏本人非常喜欢穆斯卡这个角色,被他身上亦正亦邪的理想主义色彩吸引。在创作《天空之城》的过程中,宫崎骏曾经写过数个版本的剧情大纲。其中有一个版本重点描写穆斯卡的野心,巴鲁和希达反倒成了配角。

可以看见,在宫崎骏的这部早期作品里,贯穿他一生的创作语言已经成型——《天空之城》表达了他对环境的思考与担忧,人类文明该如何与自然共处,我们又该怎么对待文明?穆斯卡身上,则表达了人类的理想主义如何摧毁自我,最终自食其果的过程。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模糊不清,一不小心就会倾斜的矛盾感,也是宫崎骏不断描写的命题。少年梦当然,虽然上面讲到“拉普达”的名字来源于《格列佛游记》。实际上,《天空之城》与《格列佛游记》的关系并不大,甚至宫崎骏都没看完过这本小说,只是将其作为参考,提高电影企划的说服力。

说起《天空之城》的真正来源,还得提到《未来少年柯南》。这是宫崎骏、 高畑勋、大冢康生于1978年共同创作的TV动画,改编自亚历山大·基的小说。故事讲述一位少年遇到神秘少女,被卷入一连串的冒险事件,共同面对大规模战争机器武器在毁灭世界后所留下的影响。有人想要重启武器,有人则为此挺身而出。从故事简介就可以看出,这部作品为宫崎骏的多部作品投射了影响——

1982年,宫崎骏开始连载《风之谷》的漫画,1984年,将其改改编成电影。主角正是我们熟悉的娜乌西卡,生活在末日后的世界里,同样面对杀伤性武器的危机:1987年,为了解决高畑勋拍摄纪录片亏本带来的财政问题,宫崎骏临危受命,创作了《天空之城》,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首部动画电影。《风之谷》上映后成绩不俗,观众年龄层也比预想的要大,给宫崎骏带来巨大收入。有人建议宫崎骏趁热打铁推出续集,宫崎骏却叛逆地拾起了题材较为复古且低龄的少年冒险主题,与当时流行的SF动画风格背道而驰。也因此,《天空之城》上映后票房不佳,被打上“过时”的标签,直到后来才口碑逆转,被评论家重视。甚至,后来NHK还找上GAINAX动画公司,拜托庵野秀明(《EVA》)打造一部和《天空之城》类似的作品,就是这部《蓝宝石之迷(1990)》:

以现在的目光看来,《天空之城》可以看成是宫崎骏过往创作的一次“合家欢”大集合,也由此确定了吉卜力日后老少咸宜的创作风格。影片汲取了西幻故事的史诗感,又融入了宫崎骏年少时的幻想——比如他对风与天空,云上王国的痴迷,小男孩大展拳脚的热情,还有女主角希达的名字,竟来源于他上数学课时学过的“θ”。同时,还注入了自己最深的情感。

《天空之城》创作期间,宫崎骏的母亲离世了,为了纪念母亲,于是有了朵拉这个角色。作为海盗头子,她嘴硬心软,抱着希达的那句“头发剪掉了才叫人难过呢”,为影片带来了一丝母爱与温情: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所说的——总有一天,你儿时的梦想会派上用场。

年轻的宫崎骏

借着《天空之城》的上映,跟随着宫崎骏,暂时忘掉一切,做一场梦吧。生动浪漫、没心没肺、只是孩子的梦。